建院70年来, 随着我院的持续快速发展,影像科在院党委、院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新老放射专家以其辛勤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奠定了我院放射科在国内放射界的地位,特别是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水平始终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1933年拥有第一台透视机,成为当时全国少数拥有影像设备的专科医院, 1993年成立CT室,2005年 增设MR室,2005年加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影像诊断学教研室。2006年、2007年先后被批准为同济大学、苏州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首批招收的7年制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培养阶段。
93年我院引进了第一台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单排CT,以后医院不断充实和更新放射科的设备,99年购买了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全数字胃肠造影机,2001年在上海率先引进了日本TOSHIBA 公司当时最先进的4排螺旋CT, 03年增添了美国GE 公司生产的ADUANTX LCA+ DSA、XQ/I DR和日本KONICA公司生产的CR, 05年引进了荷兰PHILIP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06年购买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车载DR,07年引进了荷兰PHILIP公司生产的40排螺旋CT和美国GE 公司生产的最先进的Definium 8000无极双板全电动数字平板放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射成像系统(DR),现有设备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影像科从基础到临床,从教学到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科室管理规章制度,营造了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务实、向上的工作作风。放射科学术队伍整体素质高,人才梯队合理,其中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包括教授一名),3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双博士后经历。影像科目前分为肺癌、结核、职业病、间质病和肺栓塞、介入等多个研究方向,并已形成了学科优势。
目前影像科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有MR弥散成像、MR灌注成像、MR全身成像、MR肺功能成像、MR纳米靶向造影剂实验研究等;应用40排螺旋CT可进行冠脉造影、CTA、CTPA、CT仿真内窥镜和全身三维重建等检查;应用DSA、CT导引进行血管、非血管性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利用DR开展双能量剪影“骨肉分离”、CAD小结节自动识别等。其中,4排CT导引下的介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每天可以完成8~12例肺穿活检及治疗。此外,还承担医院X线、CT、MRI和DSA的日常医疗工作,并承担着同济大学和苏州大学医学院影像系、临床医学系和影像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现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近2年来获上海市科技成果奖3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5部,在中华系列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专利1项。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8月15日
星期五
8月16日
星期六
8月17日
星期日
8月18日
星期一
8月15日
星期五
8月16日
星期六
8月19日
星期二
8月20日
星期三
8月21日
星期四
8月17日
星期日
8月18日
星期一
8月19日
星期二
8月20日
星期三
8月21日
星期四
8月15日
星期五
8月16日
星期六
8月19日
星期二
8月20日
星期三
8月21日
星期四